二、2021世茂港珠澳口岸城胡润全球富豪榜2021世茂港珠澳口岸城胡润全球富豪榜是胡润研究院连续发布的第十个年头,在这份榜单中,共有35家光伏企业位列其中。
到2021年年底,大尺寸组件(182&210mm尺寸)产能达274.9GW,市场占有率62.1%。根据集邦咨询研究,2021年组件产能大幅扩充,量产最高功率迈向650W+,中国高功率(530W)招标需求占比升至65%。
展望2022年,碳中和远景将光伏终端市场增量空间打开,分布式市场成为600W+高功率组件下一个发力点,高功率组件有望迎来出海浪潮。供需、技术、应用场景发展600W+引领全球光伏再上新台阶随着上游硅料供应的缓解,2022年210的生态链再扩张,根据集邦咨询研究,2022年光伏行业600W+高功率组件市场将出现以下新业态:1、头部企业进一步夯实产能、良率、成本的基础上,海内外更为灵活的中小型企业相继加入布局队伍。下游高功率组件市场景气度高涨,不仅让中环、阿特斯、通威等传统光伏制造企业加紧210硅片布局的步伐,更引来以上机、京运通、高景、双良为代表的新势力入场布局大尺寸硅片产能。高功率组件装配式、轻质化以及碳足迹等领域的产品设计、认证将步步推进。特别是以天合光能、通威股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东方日升、中来股份等企业都在对下一代600W+ N型组件领域加速布局,210组件迈向700W+可期。
到2021年底大尺寸电池排产比重已超过55%,特别是下游组件产能释放,有望带来210电池片需求新一轮增长。成本方面,2021年以182/210尺寸为主的电池片银浆单耗优化速度进一步加快,凭借着印刷单耗及效率的提升,大尺寸电池片性价比优势突显。这一连续性的跨越式突破,将钙钛矿光伏技术推向了一个全新阶段。
站在N型技术的分岔路口,当你还在纠结是Topcon还是HJT更具优势之时,作为理论转换效率高、经济性好的钙钛矿光伏电池脱颖而出,成为第三代光伏技术中最受瞩目和最受期待的技术之一。钙钛矿太阳能技术发展至今已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研发,而是逐步在组件转换效率、稳定性和量产规模等多个维度齐头并进,近两年获得了巨大发展。一直以来,光伏技术的更新迭代决定着太阳能电池行业的发展。在这三大要素中,纤纳光电是最接近目标的一家钙钛矿商业化公司。
攻克效率科学难题,平均每年稳步提升1.5%2009年钙钛矿第一次被用于光伏发电领域,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光电转换效率从3.8%做到了实验室效率25.7%,当前全球小组件最高效率为21.4%,而实现这一新纪录的是全球知名钙钛矿领军企业及产业化先锋纤纳光电科技,该公司至今已7次刷新钙钛矿组件光电转化效率的世界纪录业绩2021年,光伏企业受益于碳中和背景下市场景气度的提升,营业收入呈大幅增长态势。
跨界行业景气度的提升,也吸引了大量的新玩家。根据索比光伏网的统计,2021年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累计发布光伏政策511条,其中国家层面累计约94条、光伏项目方面约75条、竞争性配置政策22条、电力市场政策44条、十四五发展规划类政策55条、光伏补贴类政策51条、BIPV及其他政策类39条、屋顶分布式类光伏政策85条、双碳目标类政策32条。分布式光伏分布式光伏,是集中式光伏的重要补充,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并举。可见,市场对于2022年的国内装机预期非常乐观。
此外,在各大券商的研报中,中信证券和东吴证券预测2022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均为75GW,华创证券的预测值为60-75GW。碳中和2020年9月22日,习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双碳目标首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根据索比咨询数据显示,硅料成交均价从年初的8.2万元/吨一路上涨至26.7万元/吨,全年成交均价最低点至最高点涨幅高达226%。此外,截至2021年年末,千亿市值以上的光伏企业达到17家,其中隆基股份以4666亿继续领跑全行业,国电南瑞、阳光电源、三峡能源、通威股份总市值均超过2000亿元。
截至年末,公司颗粒硅产能已达3万吨,生产工艺逐步成熟,并已为隆基、中环、晶澳等企业进行供货。按照最高涨幅计算,中签投资者一签最高可获利13.31万元。
根据BNEF、IEA和东吴证券的数据显示,2021年海外光伏装机量大约在110-120GW之间,同比增长20%-30%。然而,由于上半年多个省份的能耗总量控制不力,导致达成全年目标堪忧,由此引发了部分地方政府的限电限产潮,钢铁、水泥、黄磷、绿色铝、工业硅、煤电、肥料制造、基础化学原料、煤炭加工、铁合金冶炼等制造业的上游环节几乎被一锅端,部分地市甚至开始限制居民用电。
中证光伏产业指数全年涨幅高达49%,大幅跑赢大盘指数。为了保持正常运转,诸多光伏企业纷纷与产业链上游厂商签订长单采购协议。根据索比光伏网的不完全统计,全年光伏行业共发生20余起重大融资事件,产业链各环节的头部企业均进行了不同规模的融资,融资方式主要以权益性融资为主,其中前十大融资事件总融资额高达603亿元!产能伴随着资本的大肆涌入,光伏行业的产能规模愈发提升,尤其是投资强度相对较弱的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环节更是成为企业争相布局的焦点。装机规模在2021年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在演讲中表示,今年新增装机规模预期为45-55GW,而2022年很可能超过75GW。整县推进6月20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通知中要求党政机关建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50%,学校、医院、村委会屋顶不低于40%,工商业厂房屋顶不低于30%,农村居民屋顶不低于20%。随着两大硅片巨头的相继降价,上游硅料厂商也终于抵制不住压力宣布降价,硅料、硅片环节长达一年半之久的价格上行周期宣告终结。
2021年,以182和210为代表的大尺寸硅片渗透率不断提升,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大尺寸硅片的市占率已经接近50%,预计到2022年将超过70%。其中,硅料和硅片(含硅棒/硅锭)采购均为16笔,合计占比达到91%,其余3笔为光伏玻璃采购。
最终公司以725.01元/股的价格报收,全日大涨29.98%。根据索比光伏网的不完全统计,2021年隆基股份、晶科能源等企业先后8次打破N型电池实验室转换效率世界记录,其中TOPCon和HJT各占50%。
根据索比光伏网的不完全统计,2021年A股和港股光伏上市企业共对外公告35笔长单采购,按照索比咨询公布的产品价格估算,采购合约总价值达到4723亿元。从产业链环节来看,电池片、组件、玻璃、EVA胶膜等是新进入者争相布局的重点;就细分领域而言,BIPV、BAPV等分布式光伏领域亦受新玩家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中环股份于12月2日正式推出了218.2尺寸硅片,再次为光伏行业的降本增效作出突出贡献。N型电池N型电池,作为光伏行业下一个可能左右市场格局的颠覆性技术,在2021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海外市场受硅料价格高企的影响,2021年国内新增装机量显著低于市场预期,不过,电价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海外市场在碳中和目标的带动下保持了高速增长。融资受益于碳中和目标下行业景气度的大幅提升,光伏行业在2021年受到了资本的热捧,重磅融资事件层出不穷。
最贵A股12月7日,光伏逆变器企业禾迈股份发行价格出炉,557.8元/股的发行价创造了A股历史之最,其发行市盈率更是高达225.94倍。根据索比光伏网的不完全统计,2021年共有56家企业跨界进入光伏行业,不仅包括滴滴、京东、百度、顺丰、邮政等大众熟知的企业,以及吉利、大众、长城等汽车龙头,还有科顺股份、东方雨虹等建材防水企业,更有让人出乎意料的海螺水泥、塔牌集团、中国心连心化肥等水泥、化肥企业。
本次IPO,公司共募得资金55.78亿元,是计划募资额的近十倍。根据索比咨询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末,硅片、电池片、组件环节设计产能分别达到366GW、310GW和325GW,较2020年分别增长66%、24%和29%;预计到2022年末,将分别达到430GW、360GW和390GW,同比增长17%、16%和20%。
进入2021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双碳目标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碳中和元年正式开启。市值2021年,受益于碳中和目标下市场规模大幅提升,光伏板块成为了A股市场的投资主线之一。
回A继天合光能、晶科科技之后,大全能源、晶科能源、阿特斯等在美股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受到美股估值较低以及光伏行业进入快速成长期融资需求较高的影响,在2021年纷纷回归A股。此外,通威、晶澳、天合、日升等企业均已投产中试线产能,其中爱旭股份预计到2022年中期将投产8.5GW的N型ABC电池产能。政策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推动。2021年,在整县推进政策的推动下,分布式光伏领域进入到快速成长期,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1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约为2920万千瓦,约占光伏新增装机的55%。
长单受硅料供给短缺、装机需求大幅提升的影响,光伏企业的供应链安全性在2021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美国前三季度装机20.36GW,同比增长41%;印度装机8.81GW,同比增长294%。
大全能源、中环股份、特变电工等产业链上游企业的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1132.74%、316.08%、227.92%,而东方日升、爱旭股份等中游环节企业则陷入了大幅亏损的境地,净利润降幅均超100%。10月27日,保利协鑫能源获得了全球第一张由法国能源署颁发的碳足迹认证证书。
上市首日,公司股价高开13.6%,盘中最高涨幅达47.72%,一度触发临停。这些项目以风光资源为依托、以区域电网为支撑、以输电通道为牵引、以高效消纳为目标,统筹风光资源禀赋和消纳条件,重点利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土地资源,通过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治沙改土、资源综合利用等发展模式,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减碳效益等多重效益,在促进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同时,能够有效带动产业发展、地方经济发展。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